建阳区气象台2023年6月18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:19日:阴天到多云,有阵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32℃,森林火险气象等级1级;20日:阴有中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29℃;21日:阴有大雨或雷雨,部分暴雨,气温:24~28℃。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  建阳区气象台2023年6月18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:19日:阴天到多云,有阵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32℃,森林火险气象等级1级;20日:阴有中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29℃;21日:阴有大雨或雷雨,部分暴雨,气温:24~28℃。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无障碍浏览
建阳典故
2020-12-15 19:43 来源:

 

书 林 门

     书林门座落于书坊乡歌乐山上。这里,是古代学人书商出入古书林的必经之所。离此门约数百米远,迄今还保留着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古驿道,与书林门一起,昭示着书林昔日的繁华。
   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,建阳在南宋时已有“图书之府”之誉。图书之府是麻沙、崇化(今书坊乡)两坊的并称;而“书林”,则是后人对崇化书坊的专称。
    “书林”之称,今可考者,最早见于元初谢枋得避地建阳之时所写的《书林文笔》一诗,首句即称“巍巍文笔光书林”。嘉靖《建阳县志》中有所谓“书林十景”,“书林文笔”为其中一景。明正德间,知县戚雄写于崇化《清修寺》一诗中,则有“咫尺书林应万户”的诗句,说明在元明时期,“书林”已逐渐成为崇化书坊的美称。据考证,元代崇化坊,仍有刻书作坊数以十计,这众多的书坊分布在不过弹丸之地的崇化坊中,确有“书坊林立”之感,这便是“书林”一词的由来。
    由于前有文人学者的推崇,在明初的建阳书坊中,刻书家们已将“书林”作为地名录入自己的刻书堂号之中。如“书林三峰刘氏日新书堂”、“书林叶氏王峰堂”等。明中后期,类似以“书林×氏××堂”命名的刻书作坊不下于数十家。以此推之,书林门之建,最晚不迟于明中叶。建立此门坊者,应为当地的书商集资修建,因此不为官方所重视,故在地方志书上不见记载。
    书林门正面为“书林门”三字,背面为“邹鲁渊源”四字。书体遒劲有力,是建阳作为古代出版中心和朱熹理学发祥地的立体体现和历史见证。


程门立雪

     游酢,字定夫,号豸山,宋代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学家。他所创建的“豸山书院”就座落在他的家乡建阳麻沙镇长坪富垅村。
    游酢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。元丰四年(1081),他和将乐杨时前往河南颖川拜程颢为师,虚心求学。当他们学成南归时,程颢目送他们,高兴地说:“吾道南矣!”程颢去世后, 已过不惑之年的游酢又偕同杨时前往洛阳拜访程颢之弟、理学家程颐,恰巧程老先生正在午憩,他们二人不忍打扰老先生休息,于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静候。等到程颐醒来,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了。
    “程门立雪”这一典故已成为千年佳话,用以形容尊师重道,诚心求学的精神。


 图书之府

    南宋地理学家祝穆,在他的《方舆胜览》著作中特别指出:“麻沙、崇化(今书坊)两面坊产书,号‘图书之府’。”
    建阳刻书业从五代开始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,约有千年的历史。居民“以刀为锄,以版为田”。刻书作坊,栉次鳞比。尤其在南宋时期,朱熹与书坊刻书业的关系极为密切。在书林建立同文书院,利用“图书之府”的丰富资料进行学术研究,先后完成《近思录》、《资治通鉴纲目》、《程氏外书》、《伊洛渊源录》等重要著作。同时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、蔡沉、祝穆、真德秀等,从事著述活动,为建阳两坊提供大量书稿,如朱熹与蔡元定的《周易启蒙》,祝穆的《事文类聚》等等,也都推动了书坊印刷业的发展。正如理学家熊禾所说:“文公之文,如日丽天;书坊之书,犹水行地。”精辟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 关系,因此南宋建阳书坊出现了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。
    建阳书坊出版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之多,在全国亦属罕见,真是“建阳书籍满人间”,行销国内外。熊禾在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:“儿郎伟,抛梁东,书籍高丽、日本通。”
    南宋著名诗人、建阳知县刘克庄说:“两坊坟籍大备,比屋弦诵。”而且在刻字方面,创造出一种横轻竖重的宋体字; 书籍排版,将正文、注疏、音释的三个单行本,并为一个合刊本;通俗小说配上插图;书籍装订,从包背装改为线装等,都是建阳书坊的首创。
    现在建阳书坊,仍有书林门、积墨池、宝塔等文化遗迹,供游览者参观。自宋以来,“图书之府”就成为建阳的雅称。


七贤过化之乡

   建阳素有“七贤过化”之誉。《建阳县志·序言》云:“建阳乃七贤过化之区。”七贤指朱熹、蔡元定、刘爚、黄干、熊禾、游九言、叶味道等七位贤人。
    “七贤”以朱熹为首。朱熹字仲晦、号晦庵、晚号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别称紫阳。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祖籍江西婺源,出生于尤溪。父松嘱:要定居建阳考亭,乃以建阳县群玉乡三桂里籍报考进士。晚年,遵父嘱定居建阳考亭,建立沧洲精舍,聚徒著述讲学,与蔡元定、黄干、刘爚、叶味道等门生创立著名的考亭学派。学禁解除,诏谥“文”,后人尊称朱文公。
    蔡元定,号西山,今建阳莒口镇后山人,著名理学家、学者。师事朱熹,著作丰硕。筑室西山,学者尊称西山先生,有闽学干城之称。所著《律吕新书》有新的创见,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名著。
    刘爚,字晦伯,今莒口镇马伏人,受学于朱熹,理学家。庆元学禁,跟随朱熹在武夷山讲学著述,建云庄山房于五曲溪畔。学禁解除,入朝任国子监司业,奏罢“伪学之禁”,刊行朱熹《四书集注》和《白鹿洞书院学规》。
    黄干,号勉斋,长乐人。受业于朱熹,深得朱熹器重,朱熹将次女朱兑许其为妻。宁宗嘉定九年(1216)夏四月,举家居考亭,寻在城内建草堂,名环峰,立帷讲学,声名远扬。从政,多惠绩。知安庆府时,百姓赞曰:“不残于寇,不蹈于水,全我者,黄父也。”
    熊禾,字去非,号勿轩。今莒口镇人。朱熹三传弟子。入元不仕,于武夷山筑洪源书堂,著述讲学,毕生精研儒家经典。著名的理学家、教育家。晚年,回莒口,建鳌峰书院。元大德九年(1305年)在鳌峰书院邀集55位友人,举行学术讨论,作《会拜55人之诗》,留下“修竹岁寒欢得友,野花春色且携书”之名句。
    游九言,号默斋,今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。十岁时作文斥秦桧。著名理学家。庆元学禁,九言不畏奸侫,作《上元县明道祠记》颂扬理学。后辞官回归故里,在麻沙长坪讲学授徒,教化里人。
    叶味道,初名贺孙,字味道。其先括苍(今浙江丽水)人,后定居莒口后山,而为建阳人。师事朱熹,理学家。两次应科试,首次应礼部试名列第一,因受学禁株连除名。学禁松驰,再应考中进士,官至太学士兼崇政殿说书。味道博古通今,向皇帝陈述历史兴衰典故,弘扬程朱理学思想。
    建阳是理学之邦,前有理学先驱游酢,继有朱熹等七贤,人文荟萃,帷帐相望,文明气象洋溢城乡,故誉之为“七贤过化之乡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