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阳区气象台2023年6月18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:19日:阴天到多云,有阵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32℃,森林火险气象等级1级;20日:阴有中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29℃;21日:阴有大雨或雷雨,部分暴雨,气温:24~28℃。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  建阳区气象台2023年6月18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:19日:阴天到多云,有阵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32℃,森林火险气象等级1级;20日:阴有中雨或雷雨,局部大雨,气温:24~29℃;21日:阴有大雨或雷雨,部分暴雨,气温:24~28℃。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无障碍浏览
传统饮料
2020-12-15 19:08 来源:


朱子家酒——百味绕肠香气浓

    朱子家酒,原是宋代朱子“沧洲精舍”(考亭书院前身)内的一口“汲古井”水酿制而成的一种老酒。传说由朱熹亲自配制。后逐渐演变成建阳红酒、糯米红酒、农家水酒。由建阳城居民用糯米饭、红酒曲、深井水按10:1:17的容量比例混合发酵后变成的酒。朱子家酒制作方法并不复杂,家家户户都能制作。但在制作条件上要有所讲究。在时间上:一般要求在每年的秋后入冬时节;在环境上:要求阴凉干净的地方;在方法上:选择上等糯米放入水中浸泡5~6小时,最多不超过10小时后,捞出放入饭甄蒸熟后起锅散热,然后将糯米饭与红酒曲拌匀后放入盛好井水的酒坛中发酵。为防止发酵酒酿溢出酒坛,要选择大于容量五分之一的容器。发酵时间与气温有关,一般为一星期内。当酒酿发酵过后,即可进行密封。封坛时间最少要一个月以上。然后开坛后见酒糟已沉淀,即可用网状竹制容器放入酒坛将酒与酒糟分离即可取酒饮用。朱子家酒制作原料主要是水质有所差异。上世纪改革开放前,建阳人喜欢用井水做酒,尤其是喜欢用位于中山路的铁栏井(医药公司门口)和人民路的水月井(市政府门口)以及狮子巷的巷边井的井水做酒,因为用这里的井水制酒,和考亭书院的“汲古井”水基本相似,酿制出来的酒品质最好。后由于城市改造,填没了这些古井,老百姓只好改用自来水做酒了。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,各种酒制品丰富多彩,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大量涌现并占领市场,因此不少农家,特别是城里人怕麻烦,从而停止了传统朱子家酒的制造。现除城区个别酒厂还在生产少量朱子家酒(建阳红酒)供应市场,并作为调味品外,要喝上地道的朱子家酒已相当不易了。朱子家酒主要特点是酒质清纯,酒味浓郁,芳香可口,回味无穷。若放置若干年后,酒色发绿,更显品质高古。民间饮用红酒方法,一般喜欢使用锡制酒壶烫热后饮,也有用瓦罐或其他容器煮热后饮的。温度一般掌握在50~60度为宜,以不烫口为佳,过热会使香气蒸发掉,温度不够便芳香不足,冷饮容易伤胃。朱子家酒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糖、无机盐等百余种营养成分。适当饮用朱子家酒,可促进身心健康,精神快乐。朱子家酒不仅是当地人的传统饮料,也是不可多得的烹饪主料之一,如煮肉煮鱼、妇女月子饮食等都需要大量的红酒当佐料。可以说,用朱子家酒制作美味佳肴是数不胜数。少了朱子家酒,生活就少了太多的滋味。

武夷王酒——大潭佳酿三家崭

    武夷王酒,原称“建兰香酒、九种兰酒、九兰香酒、建平李叶青等”。据建阳地方史料记载,建兰香酒为建阳县久负盛名的古代名酒,盛产于宋代,为李姓人家(延宾)首创酿造,因其酒香味道独特,得大家称道,故人们称其为“李独家”。据考证:建兰香酒曲种须以石缸封存,并以雪水配上建溪河畔(史称锦江)的龙井石罅清泉酿制,后以石缸封存于地窑,在春夏秋三季的九个月中,每月开坛,酒香都会更换一种特有的建兰香味。史有“品冠京华,醉李独家”的记载。宋代理学家、教育家朱熹诗云:“大潭佳酿三家崭,石酝陈缸九种兰。玉液琼浆不足喻,锦江沁酿誉京杭”。足以说明“建兰香酒”当时在京城杭州的知名度。自明清以来,由“建兰香酒”演化而来的名酒尚有:建南檀酒、大潭金酒、潭阳苏合酒等名酒,史有“锦江沁液”的美称。据《建阳文史资料》黄金德记载:“民国期间,潭城酿酒名家首推黄炳林、黄金德父子,其酿造的河清酒、金樱酒、金盘露酒、绿豆烧酒等知名度很高”。其经营的“恒有酒店”生意兴隆。此外,潭城酿酒名家尚有詹家和吴家,他们的制酒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。但在潭城历来所有酿酒名家中,惟李家(延宾)名望最高,其“建兰香酒”被誉为“一品七醇九种兰”。至明清以后,此酒渐渐失传。共和国50年代后开始,建阳酒厂恢复了此种传统制酒业,一度名声远扬,引来了全国制酒现场会在潭召开。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研发,传统的建兰香酒逐步被“武夷王酒”“武夷特曲”系列名酒所取代。

古汉城酒——芳香郁馥回味长

    古汉城酒,其前身为闽越王命名的“城村佳酿”“建兰醇香”。(传说闽越王用此酒为宝剑利刃,因“剑”与“建”谐音,故名)。根据传说,此酒为武夷山城村越王城里久负盛名的古酒,为宫中制酒大师首创酿造,因其酒“芳香郁馥、清爽可口、醇味浓烈、回甜悠长”的独特品质,欣得闽越王及文武百官和当地百姓的交口称道。“古汉城”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——中国福建武夷山城村,宋代以前属建阳县辖区,与建阳相距仅35公里。这里青山绿水,稻花飘香,文化深厚,酒业发达。“古汉城”的“建兰醇香”与建阳“大潭城”的“九兰香酒”,其酿造技术异曲同工。尤其是古汉城遗址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口“永不枯”的水井,其水质为超一类的洁净水,水质标准不仅符合《GB5749-85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》,而且是特别适合用于制作米酒。据考证,闽越王城当年就是用这口井水酿造出“城村佳酿”和“建兰醇香”的。古汉城酒,以古汉城命名,这一著名商标由“建阳古汉城酒业公司”注册。是在古汉城传统名酒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开发、再创造,它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,它采用“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”建阳市所生产的“嘉禾稻米”(宋景定皇帝嘉许并命名的)为基本原料,采用老窑发酵,微机调味,精心配制而成。古汉城酒现已开发成有“古汉城”白酒及“考亭仙露”加饭酒等系列品牌,上市后得消费者高度评价。

建阳绿茶——特制贡品龙团春

    建阳绿茶,为闽北建阳市传统名茶。唐代称建茶、建州茶、蒸青散茶,后改称烘青绿茶。此茶外形 “片大极硬,须汤浸之,方可展”。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吏到建州监制贡茶,创建“北苑龙焙”。宋朝时,建阳绿茶有片茶、散茶、贡茶等。宋徽宗年间,建阳人熊蕃著《宣和北苑贡绿茶》一书,将贡绿茶分为研膏、蜡面、京铤、石乳、的乳、白乳、龙团、胜雪等10多个品种。宋绍兴十年(1140)朱松在《谢民表茶》中提到的“建溪春”,就是当时优质绿茶的一种。元成宗大德年间(约1300),建阳蒸青绿茶有先春、探春、次春、旗枪、石乳等花色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绿茶花色保持探春、先春、次春品种外,增加的品种有紫笋春等。其蒸青散茶占多数,团饼茶次之。这一时期建阳崇政里特制贡品有“龙团春茶”,也称蒸青绿茶,当地人俗称“特粗茶”,同属蒸青散茶类。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(1597),因时兴富有香气的绿茶,出现炒青绿茶。清以后至民国时期,绿茶一般为炒青或烘青两种。新中国大力发展“烘青绿茶”。1955年产量达30吨。1978年产量近100吨。1982~1983年,小湖、童游东泽烘青绿茶分别获得全省绿茶评比第二名。1988~1990年期间,建阳全县烘青绿茶产量达1000吨左右。90年代后,建阳绿茶产量下滑。至2000年,建阳绿茶生产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。(根据林今团文稿整编)

建阳白茶——茶中珍品味芬芳

    建阳白茶,由建阳县漳墩镇南坑萧氏创始于清乾隆(1736~1795)间。最早品种称“南坑白”或“小白茶”。据小湖镇大湖村老茶农黄秉伦回忆,民国2年(1913)始采制水仙白。发展的花色品种有: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和寿眉。“白毫银针”由政和的大白茶提取而成;“白牡丹”品牌是由大白和水仙白精制而成;“贡眉”“寿眉”原料是小茉茶等有性群体品种采制加工而成的。 建阳白茶,味香、清芬、鲜醇,白毫银针汤黄亮,芽叶柔嫩多毫;白牡丹茶芽叶连茎成朵。由于不经炒揉,干茶形态自然。建阳白茶有退热、降火功能,传说对麻疹还有治疗作用。民国期间,建阳白茶主要销往香港地区,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德国、荷兰、法国、瑞士、英国和美国也有批量出口,年出口量约占全省出口量的50%,达15万公斤左右。海外华人和欧洲消费者曾视为茶中珍品。民国25年产量为8.3万公斤,民国39年建阳水吉一带出口白茶3600箱6.36万公斤。新中国1954年白茶产量为82吨,占全省白茶总产量的80%。1979年产量达650吨。1980年开始大量改制绿茶,白茶产量保持在300吨左右,1984年建阳白茶参加合肥“全国名茶品质鉴赏会”,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。1988年下降至200吨以下。至2000年,白茶生产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。

沁香名茶——国家认证品牌茶

    2003年,建阳市莒口镇茶埠茶场生产的“沁香牌”茶叶,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,获得有机茶国家认证,这标志着“沁香牌”茶叶可直销欧盟和美国市场。此前,茶埠茶场已被中国百年老字号“北京吴裕泰茶叶公司”确定为生产基地和主要供茶商之一。有机茶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斯里兰卡,随后在印度、肯尼亚等国家相继出现,目前全世界有机茶年产量仅8000吨左右。有机茶认证有十分严格的国际化标准,要求茶叶产地必须是未受污染的地区。莒口镇茶埠茶场位于武夷山脉“大金山”腹地,水源充足,大气环境优良,土质肥沃,茶叶品质具有香高味醇的特性,历史上曾列为朝廷贡品,茶埠地名也因此而来。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外,有机茶还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、肥料等禁用物质,制茶过程中要有专用工具,不得受到机具和燃料的污染,茶制品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、添加剂、人工色素等,在茶制品生产、提取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溶剂,贮藏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任何有害物质的污染。“沁香牌”有机茶年产量只80吨,占全球有机茶产量1%左右。该产品的生产者为60年代末回乡知青,已从事茶叶生产30多年的廖光成,50多岁的他先后被评为“南平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”“南平市乡土人才”“建阳市十佳种养能手”称号,成为“省茶叶协会团体会员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